盛夏三伏天如何防治心血管病

发布日期:2024-07-15 浏览次数:

2024年7月15日

新民晚报 14版

专家:张娜(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心病科)

原文链接


每到盛夏,心血管疾病就进入了高发季节。特别是三伏天(今年7月15日入伏),气温过高,空气中湿度高,气压偏低,含氧量降低,易导致人体缺血、缺氧,加重心脏负担;夏季出汗较多,如不能及时补充水分,会导致血液黏稠度增加,血流减慢,容易形成血栓,从而诱发心血管疾病。对于心血管病患者来说,三伏天里防治心血管病更不能放松警惕。如何有效预防心血管事件的发生?不妨试试以下建议,对于维护人体心血管健康很有帮助。

起居有常 保证睡眠

规律的生活起居有利于血压平稳,即要作息规律、三餐定时、适当运动、注意劳逸结合等。夏季昼长夜短,容易睡眠不足。《黄帝内经》中指出,夏季应夜卧早起,即晚上可以适当延迟睡眠时间,但不建议超过23时,即子时;早上则应尽早起床,一般建议在5时至7时之间,最晚不应晚于7时。可以在午餐后半小时午睡30分钟至1小时,每天保证七八个小时睡眠时间。

老年人尤其是心脑血管疾病的老年患者不应等到体感闷热时才使用空调,更不要舍不得用空调。在天气预报显示气温较高时,可以提前开启空调,而不是闷热时才使用。也可以使用定时器设置空调的开关时间,保持室内温度恒定。空调设置温度在26℃~27℃之间,空调出风口不要直接对着老年人吹。还可以结合风扇一起使用,促进空气流通,提高舒适度。再通过拉上窗帘、使用遮阳设备等方法,减少阳光直射,降低室内温度,从而减少空调的负荷。这些方法不仅能帮助老年人更舒适地度过炎热天气,还能有效预防因高温导致的心血管疾病发作。

夏季人体机能较为活跃,适当运动能起到良好的健身效果,但不可剧烈运动,不在阳光炙热的时段外出活动,如果外出要涂抹防晒霜,戴遮阳帽和太阳镜,穿着宽松透气的衣服。建议老年人以打太极拳、八段锦、散步等舒缓的运动项目为主,微微出汗为宜,避免大量出汗。

合理饮食 适当补水

夏季饮食应以清淡、易消化为原则,宜低脂、低糖,注重均衡营养,避免摄入过多动物脂肪及胆固醇等,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增加蛋白质摄入,适量食用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以保持大便通畅。平时可多吃鱼、鸡、瘦肉、豆类、小米、玉米、山楂、桃、木瓜、番茄等;少吃动物内脏、肥肉、过咸的食物。在早、晚餐时喝粥或喝汤既能生津止渴、清凉解暑,又能补养身体。夏季适合喝绿豆做成的饮品,如绿豆汤、百合绿豆粥等,可以消暑止渴、清心安神等。乌梅汤也是夏季很好的解渴消暑之品。可将乌梅、山楂、甘草同煮,不仅可以解口渴,去五心烦躁,也有很好的消食解腻作用。

夏季可适当增加饮水量,每天应至少保证有2000毫升水分摄入,相当于4瓶500毫升矿泉水,多喝水能降低血液黏稠度,促进血液循环。可适当食用冷饮有助于降温避暑,但不可过食,以免损伤阳气。对于慢性心衰患者,应根据尿量及病情具体情况,酌情控制饮水量。

调和心态 平心静气

夏季养生应注重调和心态,保持愉快而稳定的情绪,切忌大悲大喜,以免以热助热,火上浇油。夏季的炎热最易干扰心神,使人心神烦乱。所以夏季要注意养心。养心要做到心静,俗话说“心静自然凉”,但做起来可不容易。想要心静,首先要调和心态,应保持淡泊宁静的心境,凡事顺其自然,静养勿躁。可以通过各种怡情养神方法使自己心情平静、愉悦,比如看书、绘画、听音乐、下棋等。闭目养神也是养心的好办法,可以帮助人排除杂乱的心绪。

心火过旺,可吃些味苦食物以削减心火,如苦瓜等。苦瓜是最具有代表性的苦味食物,性寒味苦,入心经,能够燥湿坚阴,清除体内湿热。除苦瓜外,杏仁、苦丁茶也有去火的作用。但要掌握适量、适当的原则。虽然夏季炎热,但饮食也不可过寒,冷食吃多了,易损伤脾胃,会引起吐泻。此外,莲子、百合、竹叶、茯苓、麦冬、小枣、柏子仁等,都有不错的养心作用,可根据情况做成药膳调理身体。

穴位养心 规范服药

在日常养生保健中,还可以通过按摩穴位来预防和缓解心脏病。内关穴是手厥阴心包经上的要穴。按揉刺激内关穴可以改善胸闷、心悸、失眠等。内关穴位于前臂掌侧,腕横纹上二寸(三横指宽),两肌腱之间。

心血管病患者在夏季应注重养生,并遵医嘱按时服药。部分高血压患者到了夏季后血压会较其他季节有所降低,有些患者就自行停药,这种做法很危险,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调整药物,定期至医院体检。老年人如突发头晕、乏力、身体不适,要立刻休息,一旦症状加重,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