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医药报
2020年7月3日
作者:顾耘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
原文链接
老年人脏腑功能减退,精血日渐衰少,运化升降失常。因虚致实,容易产生气滞、血瘀、痰浊停蓄和内毒积留。常常一人多病,本虚标实,寒热错杂。同时因衰致病,因病又进一步加快衰老,导致治疗中每每有矛盾之处。笔者从事老年病专业,在临床上常遇到各系统的疾病,深刻体会到尽管老年科的病种与许多专科有重叠,但老年科是一个具有自身特点的独立学科。笔者师从国医大师朱良春、肿瘤专家刘嘉湘、风湿病专家陈湘君、肾病专家陈以平、消化病专家马贵同和老年病专家林水淼,发现他们运用补法治疗老年患者的相关疾病是共同的。
如林水淼认为精血虚衰是各种衰老表现之本。老人是衰阴衰阳之体,精血是生命产生的基础,是后天身形赖以生存的主要物质基础,精血虚衰是产生各种老化变化的重要机制。在精血充盈的基础上,精血流畅运行才能达到健康、延缓衰老的目的。受上述前辈影响,笔者在老年病的治疗中也较注重顾护人体的精气精血。
首辨虚实、分清缓急
我们将病因分为正虚因和邪实因。正虚包括维持生命的基本物质和抗病能力的缺乏,包含气、血、阴、阳、津、液、精、神。邪实包括风、寒、暑、湿、燥、火、痰、饮、食、虫、毒、气滞、血瘀等。然后以五脏、六腑、经络、肌肉、关节、皮毛等来对疾病进行定性、定位。定性定位后要考虑扶正、祛邪何者为先,抑或攻补兼施,勿妄施补益。对于虚实夹杂或邪实为主者,在“ 固本”的同时需强调“清源”,勿犯虚虚实实之错。尤其老年病往往是多因的,辨证不要浅尝辄止,要仔细分析,要在纷繁的因素中善于抓住主因,有步骤、分阶段地加以治疗,治疗中注重主次、缓急的区分,以期达到“ 阴平阳秘,精神乃治”的状态。在分辨虚实缓急进行治疗的同时,明代医家李中梓在治疗老年病中的观点值得借鉴:“在老人虚人,皆以温养脾肺为主,稍稍治标可也。若欲速愈而亟攻其邪,因而危困者多矣。”
重视精气的固密和流动
扶正既包含增长之意,也包括减少流失之意。老年人尤其如此,即所谓精气的“固密”。这可以解释为什么虚羸多病之人反而长寿的原因,就在于他们虽然虚弱,但更注重元气的固藏。正所谓“形不能大伤,神不能过用”。
除了正气的“固藏”外,正气尚需要流动,只有精气流畅才能营养脏腑、经络,发挥抗病能力。所以,在补益药中加入理气药,甚至活血药,屡见不鲜。补品性多黏腻,往往会壅滞气血,反遭其害。所以老年人养生一定要保证气血流畅,做到补气不可壅塞气机,补血不可壅滞脉道,补阴不可滋腻留邪,补阳不可温燥助火。讲求“和为先,平为先”,即所谓“阴平阳秘”。“平”“和”都是强调协调而不是“平衡”。“平、和”是运动的、相对的,“平衡”是静止的、绝对的。
立足脾肾、顾护中州
在应用补益时固然当定性定位加以治疗,但肾为元气之根,人身之阴阳皆起始于肾,故为先天之本;人之始生赖水谷以奉养,因而,脾肾均为人身生息之根本。对年高之人脾肾并治,符合老年人阳明脉衰,天癸竭的生理机能特点,是法取自然,顺应天理的治疗思想。
无论应用何种补益方法,首当顾护胃气。暮年之辈,大多脾胃虚弱,不耐大寒大热,亦难任猛攻峻补,特别是大队滋阴之药,有碍脾胃运化。胃气一败,百药难施。
小剂缓图
在急性病治疗中注重“药简功专”原则,组方选择较少的药味。用于养生、治未病则要兼顾各个方面,组方中药味较多。老年人多属慢性病,既要突出主攻用药,又要兼顾各个方面,一般组方药味较多;因老年人脾胃功能减弱,对药物吸收较慢,药力发挥和持续时间也相应延长,所以用药量宜小,为常用量的2/3~1/2,特别是应用有毒、峻烈的药物,必须严格掌握剂量;要根据不同的时期,随时调整组方,治疗不能求速效,宜缓缓治疗,逐渐收效。所谓“药气渐澬,熏蒸五脏,积久为佳”,否则“徒弃名药,获益甚少”。
补肾益气防治动脉硬化
老年病当以心脑血管病为最常见疾病,也是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由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的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已居各类疾病首位,被喻为人类第一杀手。心脑血管疾病共同的病理基础是动脉粥样硬化(AS)。笔者从补肾益气入手进行研究和临床实践。中医学无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名,其理论散见于中风、胸痹、眩晕、脉痹、痰证、瘀证等病的记载中。大多数学者认为是由于嗜食肥甘厚味,日久损伤脾胃,运化失司,水湿聚集成痰,浸渍血脉,痰瘀交阻而引发动脉粥样硬化;或因忧思恼怒,肝气郁结,气滞血瘀,气机不畅,津液代谢受阻而致痰湿停聚,痰瘀互结发为此病,因此在治疗上多集中于化痰、祛瘀等泻实的方法。
但笔者观察发现,动脉粥样硬化多见于40岁及以上的中老年人,女性则常见于绝经期之后,且随着年龄增大而发病率持续增加。可见动脉粥样硬化多发生于人体肾气开始亏虚的时候。动脉粥样硬化固然以痰、瘀为病理基础,但痰、瘀的形成与肾精气的亏虚密切相关。动脉粥样硬化病位在血脉,为心所主,其本在肾。心主血脉,肾主藏精,心肾之间不仅精血同源互补,而且有着经脉、水火的联系,中脏上下协调,功能相助。心主血脉功能的正常发挥需要肾气的推动,肾精化血充脉等。因此,笔者治疗老年人心脑血管疾病,不论是胸痹心痛、心衰心悸还是眩晕、中风,均以动脉粥样硬化为引领,始终以扶正固本为主,稍稍治标可也,如果按图索骥,一味以活血祛痰之法为主多是以消耗本元为代价,往往事倍功半。
笔者做了一系列的动脉粥样硬化证型研究,运用多元统计方法发现,动脉粥样硬化的证型以虚实夹杂为多,但多有肾虚证,更印证了之前的理论认识。之后,应用补肾益气法治疗动脉粥样硬化临床研究发现:内—中膜厚度改善率为86.67%;斑块面积缩小改善率为80.95%,治疗前后相比上述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补肾益气法使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消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