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华医院孙悦礼:科普让知识边界“破圈”

发布日期:2024-03-18 浏览次数:

  310日上午,全国政协委员、知乎创始人、首席执行官周源在全国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第三场“委员通道”集体采访活动中提到,自己在网上看到关于“怎样跑步不损伤膝盖”的话题,排名第一的高赞回答,不仅内容专业,而且图文并茂,答主是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骨伤学科的副主任医师、上海中医药大学脊柱病研究所副研究员孙悦礼。

  从2016年开始,孙悦礼陆续在知乎回答运动伤害、日常劳损等方面的问题,已积累了超过1500篇内容。不止在知乎,短视频、医学科普平台上也有他的丰富内容。

孙悦礼做“打工人的筋骨保养指南”主题科普演讲


医学生中的“灵魂画手”

  “2016年我在美国读博士,每天的生活两点一线。那时我给自己定了个小目标,每天都要写点东西。”孙悦礼告诉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就是从那时起我开始学着写科普,将自己学到的医学知识进行梳理,把复杂的原理写得通俗易懂。知乎上的问题就像是命题作文,给了我很多角度和启发,结合一些人们关心的问题和我自己的生活实践,分享了一些‘干货’。”

  在孙悦礼看来,医生做科普的作用,就是把专业的医学知识“理清了嚼碎了”,用尽量平实的语言,努力摸索一条从问题到本质的路径,让更多的人可以顺着这条路径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孙悦礼从小就有画画的爱好和习惯,他运用绘画将一些肌肉和骨骼结构形象地呈现出来,结合科普,让非医学专业人士也能一看就懂。这位医学生中的“灵魂画手”,将自己多年来积累的画稿和科普文章汇集出版成了《我真的坐不住了》《有问题的姿势》等科普读物。

孙悦礼出版的图书中的画稿


爱“啃硬骨头”的骨科医生

  孙悦礼师从国医大师施杞教授、上海中医药大学副校长王拥军教授、上海长征医院陈华江主任等。“王拥军教授曾教导我要勇于去啃一些‘硬骨头’,无论是做科研还是做医生,都可以去尝试做一些别人没做过的事。没人走的路不一定不是好路,只是太难走了。但如果能走下来,就是一件好事。”于是,“做爱啃硬骨头的骨科医生”成为了孙悦礼的座右铭。

  做科普就是孙悦礼啃下的一块“硬骨头”。写科普的医生比比皆是,但坚持写、写出新意并非易事:“面对一个话题,我去查别人写过的资料,东拼西凑泛泛而谈很容易就能写出一篇,但这并没有意义。就好像关于骨质疏松,‘多晒太阳多补钙’这种老生常谈的观念人们已经不愿意看了,现在的人们可能更想了解什么时候晒太阳、晒多久太阳,而这可能就是少有人涉足和研究的领域。”

  现有的科学结论能给出答案的问题,孙悦礼就翻阅大量文献资料,结合生活实践给出实用的答案。而至今医学领域也未能明确解决的问题,孙悦礼就考虑将其作为自己研究的方向,进一步去深挖原理:“遇到的这些难解决的问题,其实也在不断促使我继续深耕运动医学和生物医学领域,不光要用成熟的答案解答网友的疑惑,也要用严谨的研究来解答领域内不确定的问题。从这个角度来看,科普和我的科研工作是相辅相成的。做科普虽然花了我大量的时间,但这个过程也是一个积累和沉淀的过程。”


“医生要放下自己对知识的百分百自信”

  以往的健康科普,医生作为医学专业知识的掌握者,做单方面的输出。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人们获取健康知识的渠道更多更丰富,医生和受众之间的信息差越来越小。“知识是动态的、不断变化的,所以医生也并不总是权威的。医生要放下自己对知识的百分百自信。”孙悦礼说。

  在孙悦礼的科普过程中,也曾遇到过各种各样的“杠精”,对孙悦礼的内容持质疑态度。对此孙悦礼并没有感到不悦,反而会认真思考对方提出的观点:“真理越辩越明,网友们提出的一些角度有时是我自己都没有考虑到的,这样的‘漏洞’当然容易被人举反例反驳。只是跟对方做无意义的争辩没有用,如果我把这个问题或偏差放在研究里,用实验去证明出来,科学的结论就会更加严谨。”

  被知乎创始人周源“点名”后,孙悦礼在自己的知乎账号发表了一些感受:“只有让以为牢不可破的知识储备不断收到冲击,知识的边界才能不断受到扩展。在科普上的思考让我回归临床问题,在知识边界的‘破圈’过程里,我也在持续进步和成长。”


来源: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  记者 武星如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