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文汇报
2022年7月12日
朱逸云 王琳
原文链接
“春三月,此谓发陈;夏三月,此谓蕃秀。”眼下我们迎来了夏季,此时此刻草木生发,欣欣向荣,环境温度在逐渐回暖,体感温度舒适。据《黄帝内经》记载:春夏养阳,秋冬养阴。这里的“阳”指的便是阳气,广大市民朋友们可顺应时节,在这个时节注意对阳气的调护。
对于五脏而言,人们常说,春季易养肝,夏季易养心,也因此,许多人在春夏会忽略对肾脏的调养。所谓四时养肾,春夏养肾同样重要。其实在中医五行理论中,肝属木,肾属水,水能生木,若肾阴不足,肝失濡养,则会导致肝阳偏亢,出现头晕头胀,急躁易怒等症状,称为“水不涵木”。在生理上,肝肾同源,肝藏血、肾藏精,肝血与肾精互生,肝肾两脏均藏相火,同源命门,有相互制约的关系,治疗时必当两者兼顾。心属火,心火下交于肾,以资助肾阳温煦肾阴,使肾水不寒,肾水上承于心,使心火不亢,心火于肾水上下交通,称为“水火互济”“心肾相交”,从而达到阴阳平衡。所以在春夏季节,护肾同样重要。
要注意的是,这个季节的特点是气温多变,降水明显,空气湿润,许多人会觉得精神困顿、纳食不馨、四肢沉重,同时由于忽冷忽热的气温,容易诱发呼吸道系统疾病。春夏之际也是传染病高发的季节,当前,上海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果,全市进入常态化疫情防控阶段,但疫情反弹风险依旧存在,不能掉以轻心。对高龄老人、儿童、有基础疾病、免疫力低下的易感人群,在日常生活中,更应注重固护肾气,所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通过提升自身免疫力,从而达到抵御外邪之效。
起居调护
切勿贪凉,谨防感冒
春夏季节,日长夜短,应调整作息,不要熬夜,适宜早睡早起,若下午犯困,可在中午适当午睡,午睡时长以半小时到一小时为宜。
注意环境整洁,保持室内通风,定期进行室内消毒。
根据气温变化随时增减衣物,切勿贪凉。注意早晚温差,室内外温差,有些单位已开启空调,体质较弱者要谨防着凉、感冒、腹泻等情况;同时应注意关键部位的保暖,比如双膝关节、双足、肩颈、腹部等。穿着方面,可选择宽松的衣物,放松头发,顺应肝气升发。
进行适当锻炼,可到室外、公园散步,呼吸新鲜空气,接触大自然,同时可晒一晒大椎穴,大椎穴为手足三阳经及督脉之会,主一身之阳气,适当晒一晒大椎穴。以20分钟为宜,可达到补阳之效。
饮食调护
盛夏夜的烧烤啤酒,浅尝辄止
要多吃含丰富蛋白质、维生素的新鲜食物,以提高机体免疫力。
对于脾胃虚弱,容易拉肚子的人群,建议少食寒凉的瓜果,避免损伤脾阳。
多饮水,可适当饮用绿茶、花茶。绿茶中富含茶多酚,具有抗氧化、抗衰老的功效。花茶可选择玫瑰花、茉莉花、菊花等具有疏肝理气、祛湿和胃之效的茶品。
春夏时节,一方面,春天木旺,木通于风,风气内扰,容易造成过敏反应。对过敏体质或有慢性肾炎的人群,建议避免食用“发物”,比如春笋、韭菜、香椿、海鲜等,以免诱发过敏反应、加重病情。与此同时,夏季来临,你是否已期待盛夏夜的烧烤啤酒了?烧烤多为重油重口、肥甘厚腻之品,而酒类助湿,多食则加重脾胃负担,影响运化,久之则助湿生痰,百病丛生。
饮食方面,可选择药食同源,入脾肾两经的食物,如山药、莲子、芡实、薏苡仁等,具有健脾益肾,祛湿之效。
情志调护
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春季,万物始生,对于情志的调护,也当顺应生发之气,应心胸开阔、思想豁达、放松身心,使情志得到生发,避免情志抑郁、动怒。
夏季,天气炎热,情绪上难免出现烦闷和焦躁、注意力涣散,在日常生活工作中,应注意及时调整节奏,神清气静,切忌暴怒,以防心火内生,可听听轻快舒缓的音乐,心静人自凉,可达到养生的目的。
总而言之,这个时节里,又逢常态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保持乐观的情绪与开朗豁达的心态非常重要,这不仅可以让自己舒心,也有助于提高身体的免疫功能,正如《黄帝内经·素问》有云: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作者为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上南路院区肾病科医生)
|